《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手冊》
財政部內控規范對6項業務首要的要求的就是要建立健全這些業務的內部管理制度,2016年的基礎性評價和2017的年內控報告制度中,更是將內控制度列為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。單位內控制度建設,首先是要按內控規范要求補充欠缺的內控相關制度,不能缺項;其次,單位原有的制度不能直接等同于內控規范要求的內控制度,因為內控制度側重于風險管理和流程管理,所以還需要對這些制度進行修訂、升級。
與企業不同,單位的規章制度首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,還要符合財政部《內控規范》的要求,當然還得結合單位實際。因此,我們將單位的內控制度分為管理制度、管理辦法和管理細則三個級別:管理制度確定管理的原則、機構職責、業務事項主要內容等,以保證制度嚴格符合國家和主管部門的文件要求;管理辦法側重于風險和流程分析,并且在信息化系統導入以后,在管理辦法中要對業務流程嵌入信息化軟件做出描述和規定,以滿足內控規范的要求;管理辦法側重于具體的操作標準,表現形式為數字和表格多一些,這是解決內控制度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文件的前提下,解決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個性化、實用化的問題。根據《內部控制規范》的具體要求,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體系框架如下:
單位現在一般都有《管理制度匯編》,一般是整理匯編了單位所有業務活動的管理制度,而內控制度目前只涉及到經濟活動和權利運行,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我們建議單位的制度分為四部分:黨務政工類、行政辦公類、業務管理類、內部控制類。在內控建設的初期階段,先梳理原有的制度,把屬于《內部控制規范》范疇的制度挑選出來,根據內控規范的要求進一步修訂、升級,再補充欠缺的內控相關制度,這樣就可以完成搭建內控體系框架(制度部分)的目的了。
在項目中期,可以以單位為主、我們參與的方式,將現有的《制度匯編》結合內控建設做全面的、系統的整理、升級、改版,在適當的時候重新出臺單位新的《管理制度匯編》。這種單位制度化管理的建設方式,即高效的實現了搭建內控體系框架的目的,又切切實實的推動和提升了單位的內部管理,是一種比較務實、有效的方式?!秲炔靠刂乒芾碇贫仁謨浴穬热萁Y構如下: